Press "Enter" to skip to content

曹操对关羽的感情,很是微妙

曹操对关羽的感情,很是微妙 涨姿势 第1张

@某个张佳玮:
曹操对关羽的感情,很是微妙。

按三国正史的记载,挺简单:
建安五年正月,曹操击破徐州,刘备北奔,关羽归降。
春夏之间,白马之战,关羽万军斩颜良。
夏秋之间,关羽已经回到刘备身边。
在曹操这边留了半年左右。

评书里有所谓曹营十二年、华容道放曹操,不存在的。
精华全在关羽辞曹、曹操放羽,这么个故事里。

关羽辞曹这个故事过于精彩,所以《三国演义》基本照搬了史传情节:大致是曹操早早察觉关羽确实没有久留之意,于是让张辽去探问,关羽的意思:
我知道曹公待我很好,但我受了刘将军厚恩,誓以共死,不可背叛他。我最后还是不会留下的,只是应当立功报效了曹公再走。

这段话千古留名,太漂亮了,罗贯中直接用进了《三国演义》。曹操听了,认为关羽确实义气。等关羽斩了颜良后,曹操知道关羽必然要走了,重加赏赐。关羽还是要走,留书告辞,来去明白。
曹操部下有想追的,曹操就一句:各为其主,别追了。

这段,确实尽显曹操关羽,二位当世英雄的大气派,千秋耿耿。

关羽来去雍容,有春秋战国时国士之风;曹操在此时也尽显大度。君臣各自尽其礼节,各自成全一段佳话。
给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,也赞美了曹操成全关羽的这番气度。

当然了,罗贯中嫌不过瘾,还得让关羽多些波折,于是就有了所谓过五关斩六将、千里走单骑。
实际上看看地图,就知道不对劲:按《三国演义》里,关羽过东岭关、洛阳、汜水关、荥阳和黄河渡口,过了黄河,又转弯去汝南找刘备。这绕路劲儿,已经不是奉嫂见兄,是曹操领地大巡游来了。
所以,过五关斩六将这个,纯粹是罗贯中编来给关羽摆造型用的。
但是曹操对关羽的欣赏与放任,却是真的。

曹操乍得关羽,拜他偏将军;斩了颜良后,汉寿亭侯。
曹操当日麾下,诸夏侯曹几位兄弟,夏侯渊无封侯,非将军;要再过十二年,夏侯渊才封博昌亭侯。
曹仁要等破了袁绍,才封都亭侯。
曹洪要等破刘表,才封了国明亭侯。
张辽初降曹操,不过关内侯;屡有战功,不过裨将军。乐进以早早跟曹操、无数先登功绩,封了广昌亭侯,要到破了乌巢后,才行游击将军。
于禁要在官渡才到裨将军,先前以宛城力挽狂澜的大功,益寿亭侯。

当时关羽初来不过半年,偏将军+汉寿亭侯,除了曹操第一元戎夏侯惇外,一时位高爵显,诸将莫比。

曹操对关羽的重用,自然有一部分,是为了收买人心——建安十二年前,外姓诸将地位并不低于诸夏侯曹。就在官渡前后,曹操是海纳百川的:刘备来投,要了;许多谋士劝曹操杀了刘备,曹操还是留用。后来跟袁绍对峙时,曹操的杀子仇人张绣听了贾诩的话来投降,曹操接纳了,还拉着贾诩的手,说:是你让我的信用重于天下呀!
所以放走关羽,也是这种收买人心的一部分。

但曹操除了收买人心,大概还有些别的。
《曹瞒传》有个说法,说曹操持法峻刻,诸将有计划胜出己者,随以法诛之,故人旧怨,都要干掉。
又曹操刑杀起人来,垂涕嗟痛,也不会放过。感情归感情,杀归杀,公私分明。

关羽当日不是潜逃,是挂印封金,留书告辞,在袁曹对决前夕这样走,太伤士气了——但曹操放他走了,还明确说了:不要追。

说关羽这个人。
后世我们拜关二爷,是关圣帝君。但官渡之前,关羽就是个出身平凡的将领,性格高傲,贴近底层,看不起士大夫;喜欢读《左传》。
很侠气。

关羽是河东解人,流亡江湖到河北,跟刘备张飞结识交好,生死与共。可以理解为:先前,他是社会大哥。
他后来为将军时,爱护士卒,却不喜欢士大夫当官的,结合身世,也顺理成章。
一般所谓关二爷夜读《春秋》,是因为论正史,关羽特别爱读《左传》,达到张嘴就来的地步。
《左传》的风格,按范宁说法,艳而富,其失也巫:文采华丽,内容丰富,但有些太讲神鬼之道了。
《左传》还有个特色:看学过的人可能都知道,里面有什么《曹刿论战》啊,《子鱼论战》啊,《崤之战》啊,都是上了中学课文的,对战争的描写极细致。
关羽一个武将,喜欢看《左传》,就很合乎逻辑了;不止关羽,后来为晋灭吴,天下三分归一统的大将杜预,也很喜欢《左传》,自己说自己有《左传》癖。
所以啦,关羽,从身份到读书,整个人就是个豪放又浪漫的侠。

曹操是官家子弟,但因为他爸爸出身宦官门庭,所以声誉不算好。
小时候曹操是所谓“任侠放荡”。
任侠这点,跟关羽气质接近了。

曹操年少时喜欢看书,喜欢看兵法,当了洛阳北部尉,就拿棒子去打权贵。到山东时,还上表直接弹劾官员。得罪太多人了,于是告病回家了:城外造个房子,春夏读书,秋冬打猎。
多年后曹操在《让县自明本志令》里说了:曾经的理想就是国家需要我,好去边境打仗,为国效力,到死时墓碑上有个征西将军曹侯,就心满意足了。

天下骚动,董卓进京。曹操号召发义兵讨董卓。
目睹诸侯们各怀私心,谁都不肯去。曹操义愤填膺,觉得竖子不足与谋。
曹操与孙坚殒身不恤地去打董卓了——这份孤胆桀骜的脾气,是三十六七岁时的曹操。

到四十多岁,曹操也平了吕布袁术了,要面对袁绍了,也挟天子以令诸侯了,捉住关羽了。

一个年龄小自己几岁、亡命江湖,也读书,很能打,很不羁的侠。
大概是看得很顺眼吧?

他也曾想跟关羽一样,来去明白,做个顶天立地的人,像个英雄似的,刚直随性过一生。
但他因为种种原因,做不到关羽这样潇洒。

曹操和诸葛亮,自己为政时,都很重法。
曹操麾下如夏侯惇,如许褚,如典韦,如曹仁,都有游侠气派,都跟着曹操完成了游侠到守法的典型。曹仁就是少时行为不检,为将后严奉法令、每天把条令放在身边当参考办事的典型。
不如此不能成事,曹操也明白。

但就在当日,关羽放着朝廷恩赏,正式职称和大把赏赐不要,就要回去刘备身边,成全自己的一番义气。
跟当年那个辞官归隐的曹操、独击董卓的曹操,多少有些相似吧?

曹操自己那时已是领袖人物,持法严峻,但私下里,还是个不拘小节的人。
看到关羽这样,大概难免会觉得:
我以前,也想这么过一辈子啊。

关羽跟了曹操,但不忘旧主,很难得。
曹操得了关羽,信用之,封赏之,很难得。
等关羽报效过曹操,然后封赐留书,堂堂皇皇地走,酷毙了。
曹操于是也不追了,就成全关羽的义气,堂堂皇皇地送他走,酷毙了。

人最爱的存在,要么跟自己相似,要么跟自己截然不同——前者就是自己的复刻,后者是自己无法成为、隐隐羡慕的那类人。

大概曹操看着关羽,放他走时,心里想:
我终于无法成为的那种人,希望你替我去当了吧!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